月曆
貴客人數
- 本日人氣:
- 累積人氣:
珍惜珍貴
【生命的生存】雖然是在呼吸之間..但我總認為這是最珍貴的,人生存於世除了要學習愛自己之外,敬重環境也是不能去忽視,要如何敬重環境,依我的認為不管有緣無緣都要學習如何珍惜、如何尊重...網路世界是有實中的虛擬,在這我真誠呼籲網路上的好友在好友互動方面(01)學習互不碰面、互不探求對方私隱;(02)學習保護自己凡事別過盡;(03)學習如何關心對方;(04)學習不主觀、不所求、不好奇以及互不引導對方起不善念頭;(05)學習喚起彼此多關心社會公益...在發表文章方面(01)學習自己如何傳達有益公眾的正念觀;(02)學習不批評、不廢話、不惡導;(03)學習自己多多介紹自己家鄉的特色,回饋回饋自己根源的鄉親...我心在此,真誠祝福 所有網路上的好友...身體健康...CUN
熱門文章
1895 胡桶遺址
【胡桶義民碑記】
中日戰爭,馬關條約將台灣割讓給日本,台胞不願淪為殖民,倡台自主,公推唐景崧為台灣民主國總統,藍色黃虎為國旗,令劉永福守南台,1895年6月2日,日軍主帥北白川宮登陸澳底,遭義軍砲擊,腿傷,躺臥擔架進攻,6月6日攻佔基隆,唐景崧聞之喪膽,於此時挟公款逃回廈門,有人請日軍入台北城,遂告失陷。南台劉永福即時接任總統,苦戰148天,亦彈盡援絕,逃回大陸。最慘痛者,誓死抗日之遺民,因軍無主,被指為土匪,各自進入山區轉為游擊,至死方休。義軍潛伏任何村庄,被日軍探知,就全村屠殺,義首簡大獅為漏網之魚,逃回大陸。日本照會清廷,追捕活人,送交日本,慘遭極刑,於1900年3月29日絞死。胡桶村庒亦為一例,1895年10月7日,歲次丁酉年九月二十二日胡桶正在廟會,住民約三百餘人,食客更多,前降日義首曹田,探知抗日義者林李成之子林松護衛小鄭董護英等人,潛伏湖桶庒,遂帶領日軍,整村屠殺,無一幸免,連殺三日夜,屍首共埋十三溝,枉屈百餘年,千古奇冤,令人痛恨,汐民黃聰明,方聞至古宅探查,見甚荒廢,睹物傷情,痛心流涕,詠詩感憤。有善士大德,資助籌建簡易義民廟,及湖桶古道英烈義民紀念公園,並舉行祭典,以慰忠魂。
湖桶古道即是北宜古道行經梳粧樓山下鞍部,暫時轉進湖桶村休憩之路,湖桶村位於該鞍部下方約15分鐘路程,為清代旅人、挑貨客重要之中繼站,村內原有小市集和數十戶人家居住,除了商家外,其他村民在此種植大菁以製造染料。
湖桶古道是坪林最重要的歷史遺跡,亦是一個充滿神秘傳統的觀光點。相傳日據時代,日軍因據報胡桶村藏有抗日義士,即行上山屠村,而寧靜優美的湖桶村就在一夕之間化成了人間煉獄殺戮屠場,歲月悠悠冤魂已渺,但那份悲情卻散落在荒煙亂草的殘垣斷壁遺跡中。
想要認識湖桶古道,首先要先知道北宜古道的來龍去脈,進而了解湖桶村的屠殺事件。北宜古道遠在清朝道光年間,便有泉州人從艋舺搭乘渡木筏沿新店溪、景美溪溯水一行,再接深坑溪上源,轉楓子林而在石碇居住,因此漸漸聚落成種茶的村莊。後來又有安溪人陳合興於一百四十年前進入坪林開發,部份的村民從坪林越過東南方山區(即現在的湖桶一帶越梳粧樓山經鴛嘴嶺山脈出北宜公路的石牌),再由頭城方向(即跑馬古道這段),沿礁溪抵達宜蘭,走出了早期的北宜古道。
湖桶古道即是北宜古道行經梳粧樓山下鞍部,暫時轉進湖桶村休憩之路,湖桶村位於該鞍部下方約15分鐘路程,為清代旅人、挑貨客重要之中繼站,村內原有小市集和數十戶人家居住,除了商家外,其他村民在此種植大菁以製造染料。
日據時代,湖桶一帶盛傳有抗日份子藏匿(一說是土匪)並準備起義抗日,日本軍警於是在西元1897年11月底,趁著當地舉行年尾廟會熱鬧之際,派遣軍警上山圍剿,死亡人數達數百,這就是慘烈的「湖桶屠村事件」,之後倖存的村民四處流竄,形成散庄,同時在日本人特意封鎖及在村內大量種植樟樹,從此以後就絕少有人敢再進入此區域了。
戲說茶史
台灣近二百年來,茶樹栽培及茶葉製造之發展,與上述野生茶並無關連,茶園所植之茶樹更與野生茶無親緣之關係。本省現今供製包種茶、烏龍茶…等優良地方品種,是先民由福建帶來之閩茶品種,早期製茶技術亦由福建製茶師父來台傳授,因此台灣產製包種茶、烏龍茶之技術乃源自福建。清嘉慶年間(西元一七九六年~一八二○年),柯朝氏自福建武夷山引入茶種,種植於魚桀魚坑(今台北縣瑞寸地區),相傳為台灣北部植茶之始。
清廷鑒於茶為台灣重要經濟作物,乃鼓勵茶之生產,當時台灣北部為一片未開墾之處女地,播植茶樹發育異常良好,品質亦佳。由此沿淡水河上游及其支流大嵙崁溪、新店溪、基隆河之丘陵地帶廣植茶樹,而農民多以製茶為副業,此為文山區發展的起源。
台茶發展之初,製茶種類只有台灣獨特之烏龍茶而已,光緒七年(西元一八八一年),來自福建同安之吳氏,開設「源隆號」茶廠,經營製造包種茶,為台灣開導精製包種茶之先河。旋有福建安溪之茶商,王安定及張占魁合辦「建成號」,繼之大陸茶商來台設廠製造包種茶者接踵而至,於是包種茶之產量漸增。
文山茶區植茶及製茶技術早期雖由福建傳入,但在政府有關機構不斷應用新科技、新技術輔導茶農改進產製技術,提高茶葉品質之後,已逐漸演變而自成一格:條索緊結、葉尖自然捲曲、枝葉連理,色澤墨綠帶麗色,嫩葉金邊色隱存;水色密綠鮮艷浮麗色、澄清明麗水底光;香氣幽雅,飄而不膩;滋味圓滑富活性,落喉甘潤韻無窮。這些品質表都是文山包種茶的特色,也是它迷人的地方,有如青春少女,活潑、清純、柔媚。
農藥好可怕,喝茶要當心
【茶】要喝的回甘也要喝出健康,
您知道嗎!我們一年下來喝下多少含有過重農藥的茶.....?
沒有經過履歷認證的茶,您喝的安心嗎?
外面黑心茶品、山寨茶品甚多,您能辨別嗎?
大家重視喝好茶的同時也請您重視健康..........。
茶葉單位資訊
行政院農業委員會中部辦公室
(049)233-2380
行政院農業委員會 茶業改良場
(03)482-2059
中華茶藝聯合促進會
(06)261-5737
泡茶師聯會
(02)2331-6636
文章精選
文章搜尋
QR Code
